发布会信息摘要:
主持人:郭卫民(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
发布人:苏树林(福建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桦(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姜信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龚清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范恒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
内 容:“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暨人才招聘计划”新闻发布会2月14日上午10时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 叶翔)国务院新闻办昨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由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和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介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暨人才招聘计划”的有关情况。
苏树林说,平潭开放开发的强劲态势日益显现,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平潭的开放开发。
苏树林表示,平潭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方案都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重点在宜居、宜业上下工夫,让台胞平常工作和生活就像在台湾一样熟悉和方便。苏树林欢迎台湾各界朋友到平潭参观考察、洽谈项目。
范恒山表示,规划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新时期推进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举措。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两岸合作先行先试的区域,肩负责任重大,这就是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向往的幸福家园。中央在平潭规划中明确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另悉,为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四个一千”人才工程,我省将从2012年起,用5年时间,围绕深化两岸区域合作和推进“五个共同”,面向台湾引进1000名专才;围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面向海内外招聘1000名高层次人才;围绕解决平潭当前建设急需人才,从省内选派1000名年轻干部到平潭工作;围绕提升平潭现有人才素质与水平,培养1000名实验区人才。通过实施“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全面带动平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快速聚集,努力把平潭实验区建设成政策开放、机制先进、环境优化、活力迸发的人才特区,成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验区和创业创新人才聚集区。
苏树林省长介绍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情况及发展计划实录
建设情况
一是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由两岸企业家和专家组成的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共同商议平潭开发过程当中的重大问题,邀请台湾中兴顾问公司以及德国、英国、日本等设计机构,来编制平潭的发展规划。目前,平潭的总体规划和20多个专项规划及各组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案都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完善提升,即将付诸实施。
二是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在2010年投资近100亿元的基础上,去年又完成投资303亿元,今年的投资总额将达到600亿元左右。规划“十二五”投资要完成2500亿元以上。平潭海峡大桥和渔溪到平潭的高速公路已经正式通车,平潭至福州车程缩短到80分钟;今年长平高速、福平快速铁路及跨海公路铁路大桥将全线开工,明年平潭海峡大桥复桥将建成通车。
平潭至台湾高速客运航线正式开通,从平潭到台中只要2个半小时。金井湾、岚城、澳前、坛南湾等组团建设已经全面展开。从2010年起,我们还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每年植树1000万株的造林计划,着力改善岛内生态环境。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形成支撑两岸对接的环境条件。
三是高标准促进产业发展。按照总体规划,平潭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业。我们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的原则来优选项目,目前选择一大批大项目和好项目。两岸联手共建的海峡如意城、协力科技产业园、冠捷科技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软件园、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小企业总部、民生养生基地、航运中心、邮件处理中心和保税物流等一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高效能创新体制机制。中编办去年12月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机构规格,目前我们正在按照扁平化、高效率、大综合的原则来研究管理方案。省里赋予平潭设区市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省直有关部门组织联合工作组入岛进行现场服务,同时在平潭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和企业设立登记制等制度,来推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五是高强度做好要素保障。各金融机构对平潭的开发非常支持,都单列了信贷额度,增加了信贷规模,15家商业银行给予平潭670亿元的总承贷资金,推动设立平潭银行和产业基金,加快海峡股权交易所的组建运行,吸引台湾金融机构进入平潭。近期,我们还启动了“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强化平潭开放开发的人才支撑。
发展规划
下一步推动平潭的开放开发,我们重点在宜居、宜业上下工夫,让台湾同胞平常工作和生活就像在台湾一样熟悉和方便。宜居就是要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一是要积极借鉴台湾地区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在台湾同胞相对集中的社区,探索开展台湾同胞参与管理的试点。二是要完善医疗、社保、就业、教育、户籍、台湾同胞权益保护等相关制度,研究出台方便台湾同胞在平潭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三是要健全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规划建设台商子弟学校,支持兴办台资医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满足台湾同胞不同的生活需求,形成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
打造机制先进、政策开放、文化包容、经济多元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综合实验区。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特别是要加强道路、港口、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及信息化的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要细化落实政策,将中央赋予平潭的比当前经济特区更特殊、更优惠的政策优势充分展示出来。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七个工作组来专门研究政策的转化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规划中的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
三是要尽快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在突出对台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全方位开放。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突破口作用和平潭特殊政策的“漏斗效应”,带动全省特别是平潭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要加强立法保障,加快研究制定平潭综合实验区条例,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管理体制、机构职能、发展方向、重大政策、先行先试举措等关键问题,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营造公正透明、公平有序、稳定可预期的法制环境。
“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助力平潭大发展
“四个一千”人才工程主要内容
“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主导相结合、坚持引进培养与用好用活相结合,着眼于高标准引进、高层次引领、全方位开发、大力度培养,着力形成一个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实验区的人才开发体系。第一个一千,即引进1000名台湾专才,重点引进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现代农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引进条件上,明确了学士以上学位(含学士)、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岁的要求,持台湾地区有权机构颁发证书的执业人员优先考虑。第二个一千,即招聘1000名海内外人才。重点招聘以下3类人才:A类,掌握核心技术,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创业人才及其团队;担任世界500强或国内100强企业高级管理岗位并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企业高管人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B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其科技成果具有市场潜力,在实验区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在海内外知名企业担任中层以上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C类,实验区急需紧缺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以及相当层次的其他人员。第三个一千,即选派1000名年轻干部。根据平潭当前发展需要,今年我们已从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选派350多名干部到平潭工作,重点选派熟悉政策、具有较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党政干部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第四个一千,即培养1000名实验区人才。在加大人才引进和支援力度的同时,把培养实验区现有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选送到省内外大专院校学习培训和组团赴台培训、考察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实验区人才。
“四个一千”人才工程配套政策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人才政策为要。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出台了《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海西人才高地建设、海西英才培养等多项政策。为推进平潭人才特区建设,我们在吸收借鉴各地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平潭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平潭实验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引进台湾专才、海外人才、国内人才、项目团队以及鼓励支持台湾高校毕业生创业等政策。制定这些政策的总体原则是:“引进台湾专才待遇适当高于台湾水平,引进国外人才待遇大体与国外标准持平,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待遇适当高于厦门水准。”对全职引进的“百人计划”专家、学科带头人、教授(高管)、副教授(中层管理人员)、博士等,分别给予20—200万元人民币的生活工作津贴,并提供50-120平方米的3年免租金住房;对项目引进的团队,按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分别给予300—100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经费补助;对到平潭创业的台湾高校毕业生,给予税收优惠、创业资金资助、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引进台湾专才、海内外人才的具体安排
今年是实施“四个一千”人才工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的一年。为了使引进台湾专才和招聘海内外人才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我省根据平潭目前建设需要,在深入调查摸底、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推出400多个高端高职岗位,面向台湾和国外、省外招才纳贤。这其中包括面向台湾招聘1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4名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副局长、15名管委会传媒中心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台湾和海外招聘5名管委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面向海内外招聘176名平潭海洋大学、协和医院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面向海内外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等6个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面向台湾引进城市规划等4个方面项目合作团队,并着力吸引一批台湾高校毕业生来平潭创业。
根据平潭需求,拟采取岗位引进、项目引进、柔性引进、引导创业等多种灵活务实的方式引才。其中,为促进正在筹建的平潭海洋大学、协和医院早日获批建成,拟按照“借腹怀胎”方式优先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依托在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和医院先期开展工作,待其正式建成后再到平潭工作。
“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暨人才招聘计划”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
记者:我关注平潭开放开发差不多有两年多的时间,感觉到平潭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们海峡两岸关系的晴雨表,最初是一个练兵场,现在要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感觉有特别的意义。我们想请福建省领导介绍一下福建把平潭打造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家园方面还有哪些特殊的政策措施?
苏树林:平潭开放开发最大的特点是要实行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探索“五个共同”新模式。在“五个共同”里,难点是共同管理,将来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也要体现在共同管理上。共同管理的关键和突破点在于“放”,我们在考虑下一步实行“放地、放权、放利”。放地,就是学习借鉴横琴的做法,在平潭划定一些区域,由台湾的市县或者机构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开发或者和我们共同开发。放权,就是在放地的区域里由台湾同胞来进行管理,在其他一些区域请台湾同胞来参与管理。放利,就是要让到平潭来的台湾同胞和台湾的企业以及和平潭合作的台湾的市县和机构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四个一千”里,包括要招收1000名台湾的专才,在我们招聘的岗位里就有平潭管委会副主任的人选,还有平潭工作机构的管理人员。通过这个方式让台湾同胞进入到平潭,参与到对平潭的管理里面来。
记者:《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加特殊的政策措施,其政策“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范恒山:《规划》明确平潭实施全岛放开,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赋予平潭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其政策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特殊的通关制度。《规划》明确在平潭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并赋予分线管理相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从境外进入平潭与生产有关的货物给予免税或保税、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这是我国现行海关通关监管制度的创新,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模式。这一制度设计,国家仅赋予平潭和横琴两个地方,但从政策覆盖的地域范围、居住人口、产业规模、承担的任务等方面看(平潭陆域面积达392.92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人;横琴仅106.46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平潭更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是国家首次赋予一个地区独有的对台优惠政策。
二是所得税优惠政策。《规划》明确提出:在制定产业准入及优惠目录的基础上,对平潭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对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央赋予平潭所有税收优惠政策中含金量最大的一个政策,使平潭成为继西部地区、横琴新区之后,全国第三个实行这一优惠政策的地区。
《规划》还明确:对在平潭工作的台湾居民涉及的个人所得税问题,由福建省按内地与台湾个人所得税负差额对台湾居民给予补贴,纳税人取得的上述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台湾居民而言在大陆地区执行上述政策尚属首例。
三是购买免税商品。《规划》明确提出:在平潭设立出境开放口岸的前提下,按现行有关规定设立口岸离境免税店,并参照现行大嶝岛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模式,支持在平潭设立一个台湾小商品交易市场。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在平潭可以购买到免税商品。这项政策,在国内仅次于海南旅游免税政策。
四是实行双币制。《规划》明确提出:允许平潭的银行机构与台湾地区银行之间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和新台币同业往来账户,允许平潭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为境内外企业及个人开立人民币账户和新台币账户。这是国家首次赋予一个地区独有的对台优惠金融政策。
五是最快捷的对台直航。《规划》明确提出:率先开通平潭至台湾海上快捷客货滚装航线。
六是允许台湾机动车上岛。《规划》明确提出:在现行境外驾驶人、境外车辆的相关管理规定基础上,将办理临时牌照权限下放至平潭车辆管理部门;允许台湾地区机动车在临时牌照有效期内多次自由进出平潭;允许符合条件的平潭居民及在平潭投资、就业的其他大陆居民经批准往来台湾地区一年有效多次签注。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台湾地区机动车可以在平潭岛上行驶,两岸直接往来更加便捷。这是国家首次赋予一个地区独有的对台机动车管理优惠政策。
七是允许台湾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在平潭开展相应业务。《规划》明确提出:允许台湾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持台湾地区由权威机构颁发的证书,在其证书许可范围内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相应业务等。这是国家首次赋予一个地区独有的对台优惠政策,也是对台先行先试的新探索。
记者:刚刚听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副主任人选可以让出来让台湾人来担任,请问,引进人才有没有引进行政专才?区管委会的比例是多少,是只让出一个,还是一半一半?二是有没有可能行政的治理在某一个区块成立平潭的民主实验区,因为涉及到行政治理,事实上台湾已经有人,像幸福人寿董事长邓文聪,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写平潭实验区,有没有这样的设想和规划?还有刚刚福建的朋友谈到媒体落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台湾社会治理的机制,有没有可能台湾的媒体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落地?
陈桦: 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关注到“五个共同”问题,特别是“五个共同”当中大家比较关注共同管理的问题。在这里想说一下,“五个共同”是两岸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探索,“五个共同”的本质内涵就是两岸同胞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平潭的开放开发,合作建设共同家园。全过程的参与就是从平潭的定位规划和具体领域的项目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乃至于利益的共享,两岸同胞全面参与,全方位合作,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包括在社会领域、行政管理等领域广泛合作。这“五个共同”是全新的探索,而且我们将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在共同规划方面,刚才苏省长已经说了,我们将进一步体现两岸同胞的意愿,邀请台湾的规划机构参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进一步编制。在共同开发方面,我们一是向台湾同胞开放建筑市场,住建部已经批复同意,可以引进信誉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的台湾企业和人员在平潭从事建筑活动。省里在制定这方面的实施方案,我们将向台湾同胞全面开放就业市场,省里已经制定鼓励台湾大学生到平潭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鼓励台湾的农渔民到平潭创业就业。我们将建设台湾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台湾农渔产品市场以及台湾商品市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台胞到平潭来就业创业。我们还将全面开放投资市场。总体规划当中确定了平潭四大产业,14个领域,还有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还有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领域,我们都欢迎台湾同胞来投资。省长刚才也谈到,我们有一些区域可以请台湾的县市、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进行开发,我们将建立共同开发的机制。
在共同经营方面,我们有一些片区由投资商独立经营或者共同经营,关键是大家关注共同管理的问题,是分层次推进。在宏观管理上,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的作用,让更多的台湾商界及一般民众能够参与到平潭的重大决策当中。在行政管理方面,我们将制定符合平潭特色的行政人事制度,吸引台湾同胞参加我们管委会的行政管理,参加我们职能部门以及区域法定机构的行政管理。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将合理借鉴台湾社会管理的模式,在台湾同胞集中居住区、台胞社区使台胞有更大的管理权限。
关于电视落地的问题,经批准台湾电视频道可以在平潭落地。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相关的一些报刊、书籍能够在平潭落地。共同管理、社会管理的探索将是多方面的,还有在一些政策管理方面,还将使台湾同胞参加人大政协的参政议政的活动。在共同受益方面,我们重要的是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近期要加快制定平潭开放开发条例,把在平潭先行先试的措施通过法律固定下来,为台湾同胞在平潭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记者:要实现平潭发展,人是决定因素,请问福建省在推进平潭开发过程当中在人才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平潭想留住台湾人才,想让台湾同胞在平潭安居乐业,在医疗和养老方面有什么措施,是否会把台湾同胞纳入大陆的社保体系?
姜信治:平潭岛的开发建设,人才是关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建设平潭人才特区,实施“四个一千”的人才工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特殊的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机制面向海内外引进和聘用各类高层次人才。我们讲的“四个一千”工程就是面向台湾招聘1000名专门人才,面向海内外招聘1000名高层次人才,从省内选拔1000名干部到平潭去工作,对平潭岛现有的干部队伍进行培训,用五年时间大体培训1000名。总之是从现在开始用五年时间招聘、引进,包括培养、选调4000名人才。通过实施这个工程来带动平潭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快速集聚,使我们的平潭岛成为两岸人才交流的先行区,也是各类优秀人才的聚集区。今年是“四个一千”工程启动年,也是关键年,我们考虑今年要拿出400个左右的岗位来面向海内外,特别是面向台湾招聘引进各类人才。
对人才保障条件的落实,前面已经讲到这个问题,总的原则是:凡是引进的台湾专门人才,他的待遇要适当高于台湾标准;引进的大陆高层次人才,待遇是大体上要高于厦门市的标准,因为厦门市也是改革开放实验区;引进国外的高层次人才,他的待遇和国际上的标准大体持平。当然也要吸纳一些台湾的高校毕业生到平潭来创业。对这些引进人才的待遇,我们有总的原则,这个原则里也包括医疗、养老等,具体的细节正在研究制定。总的想法是建立覆盖全面、相互衔接、激励有效的政策和机制的体系。
记者:请问福建把平潭作为海西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近三年的投资下取得哪些突破性成就?在规划城市综合体方面有没有详细的内容?平潭新政将会给台商、台企、台资带来哪些新的契机和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