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8元一辆的“兰博基尼跑车”、568元一架的“钢琴”、300元一部的“iPhone5”……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高档祭祀纸扎用品刮起奢侈风潮,“白色消费”风生水起。
眼下,为了清明祭祀,花费成千上万的不在少数。一些千奇百怪、价格不菲的祭祀用品也越来越多,在墓园烧纸扎的汽车洋房、手机电脑等,不但不文明不环保,而且还很铺张浪费。
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今天,清明节何时真正“清明”起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返家费用,祭祀用品,聚餐花销……样样都不能少
远在杭州萧山的李泉是临泉县人。经过多年打拼,他现在已是萧山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为避开清明小长假期间的交通高峰,李泉在上个周末回临泉老家祭祖,一起回来的还有老家在宿州砀山县的妻子和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
李泉选择了乘坐火车,经浙江长兴县周转,经过近9个小时的车程,凌晨2点,他们到达了阜阳火车站,随后在一家快捷宾馆住了下来。“两张卧铺票加起来600多块钱,住一晚花了100多块钱。”
天明之后,为了方便回家祭祖,李泉到阜城某租车公司租了一辆“广本”,一天租金350元,并加满了200元钱的油。李泉说,他至少要租五天。
当天中午,李泉回到了临泉老家。按照当地习俗,他买来了烟花爆竹和纸扎的金元宝、纸马和纸钱等,花了六七百元钱。他的父亲生前喜欢手表,李泉又花了468元从网上买了一块纸扎的“高级手表”。
上坟结束后,李泉在县城的一家酒店摆了两桌酒席,宴请平日对老母亲比较照顾的朋友和亲戚,两桌菜加上烟酒,花了两千多元。
终于安排妥当,第二天一早,李泉和妻子又驱车前往砀山县,祭奠妻子的母亲和爷爷奶奶。同样的祭祀物品,加上一座纸扎的“精美别墅”,总共花了一千多元钱。
“这些祭品和同村的其他人比起来,还不算多的。”李泉说,在临泉和砀山县的部分地区,每逢清明时节,祭祀物品大多坐地起价,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让每年的祭祀花费节节攀升,“给死人烧钱,是为了给活着的人看。”
即将返回萧山时,李泉和妻子算了一笔账,各种花销加起来超过了一万元。尽管花费不菲,但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李泉每年都出手阔绰。“一年也就这么一次,该花的钱不能省。”
烟花爆竹,纸扎豪宅、“苹果手机”……款款价格不菲
尽管李泉此次清明祭祖花费不少,但他表示:“这还是比较节省的,我的一些同事给逝去的亲人买了‘高档别墅’和‘豪车’,仅这些动辄就要好几千元。”
在部分购物网站上搜索发现,各种纸扎用品应有尽有:高档别墅、名款豪车、iPhone5手机、名牌手表……在一家专卖纸扎物品的淘宝店铺,记者发现,一个纸扎的别墅价格从200元到16888元不等,一架“钢琴”叫卖568元,一款纸扎的“兰博基尼”小轿车叫价3888元,销售记录为两辆。而300元左右的祭祀物品都卖了不少。
网上叫卖祭祀物品风生水起,实体店也花样翻新。在西湖陵园和程集陵园,记者发现,周边多出了不少卖祭祀用品的小店,原本卖烟酒的小店也开辟出专门区域,摆上了祭祀用品,烟花爆竹、塑料水果、金元宝、冥纸、蜡烛、纸马、塑料花环等应有尽有。
“生意当然好了,每年也就清明和春节好些。”一商铺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店里的物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元钱不等,但无论价格高低,都各有各的市场。“花钱多少无所谓,他们就图个心里舒坦。”实体店的各种祭祀用品中,花费占大头的当属烟花爆竹,几盒烟花、一盘鞭炮就需要好几百元。
“订做墓碑的比平时多了近三成。价格低的二三百元一块,高的也有几千的,六七百元一块的定做的最多。”墓碑石刻店刘老板介绍。“墓碑贴金箔,小碑每块380元,大碑一块580元,这样可以让墓碑与众不同。”经营墓碑贴金箔的老板称。
陵园内繁忙的景象也映衬了清明经济的红火:各类车辆停满了停车场,下车的人们拎着花花绿绿的物品;爆竹碎屑遍地,烟花盒堆得老高;一旁墓碑厂家的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制作着;专门为墓碑“镀金”的生意也如火如荼……
商家逐利、文化误读、相互攀比……
助推“白色消费”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红火景象。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称,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消费”高达100多亿元。
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仍会选择通过烧纸来祭奠逝去的亲人。很多商家也瞅准这一商机,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产品,甚至提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此全套和“高端”的服务,也让市民的“白色消费”成本逐年升高。
墓地价格是“白色消费”的另一个大头。熟谙阜阳墓穴价格的李先生透露,阜阳市目前有三个墓地(陵园):颍州区西湖陵园、程集陵园和颍东区袁寨陵园。在上述陵园内,墓穴价格是按照园区大小及墓穴造型来计算,分为几个档次。
墓地价格除了受占地面积大小的影响外,还受到地段好坏、墓碑材质、工艺等方面的影响,价格从几十万元到几千元的都有。而且,墓穴的报价中并不包括维护费、刻字、刻框、瓷像、落葬、墓穴证书等多项费用。
谈及超百亿的“白色消费”,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一位老师表示,商家逐利、文化误读、相互攀比等多种因素,助推了清明消费的增长。“商业文化渗透进传统文化之中,商家是其中的主力推手。用各种手段追求经济利益,虽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却也利用清明创造了这样的一种消费氛围。”
“不少人都有从众心理,结果让清明祭祀成炫富表演场。”这位老师表示,清明本以扫墓为主,为逝者清扫墓地,献上水果和鲜花,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但一些市民见别人家的墓台上有高档祭品,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于是相互攀比。
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植树祭奠……
环保祭祀值得提倡
“白色消费”奢侈之风也给社会提了个醒,各方都在努力改变现行的风气,回归并发扬清明的文化传统。每到清明前后,各地的环保部门都会发出通知,呼吁人们文明祭祀、环保祭祀,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文明的社会应提倡厚养薄葬。”家住阜城太阳城小区的李先生表示,他去西湖陵园表达对先祖的追思和缅怀时,通常是带一束菊花,然后在先祖墓前说一下家里的变化,默默地守候一段时间。
而在芜湖求学的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学生方鑫,则采取网上祭祀的方式表达对逝去爷爷的思念。在一个祭祀网站上注册后,他把爷爷的头像上传,并用文字、图片记录了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每天登录,点击上香。“这种方式方便,还表达了追思。”方鑫说,现在他的几个堂兄弟、表兄妹也都到这个网站来祭祀。“大家多在外地打拼,回去一趟不容易,通过网上祭祀,感觉蛮好的。”
目前,网上祭祀网站很多,在祭祀方式和种类方面也在不断探索。接受采访的很多年轻人都认为,网上祭祀活动既有创意又富深意,既贴近时代又极大地丰富了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应大力提倡。
不少市民认为,祭祀活动应该拒绝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之风,以节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关键在于心灵上的坦然和虔诚。相比较传统“烟雾缭绕”式的祭祀仪式,新时期的祭祀更应该绿色、创新,比如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声问候、植一棵树,就足以表达心底的思念。只有让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让文化清明、和谐清明走进我们的生活,清明节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清明节才能真正“清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