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日,炎炎烈日,瓢泼大雨,愁坏了在一线工作的环卫工,也让困扰城市环卫工许久的问题愈加凸显——道班房严重匮乏。记者近日在福建泉州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找个地方避避雨、歇歇脚已成环卫工的最大奢望。由于资金短缺,为环卫工“建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一直无法解决。目前,当地正发动社会为环卫工捐建休息站。
饭冷有地方加热,累了可以坐坐是最大享受
5月18日下午,泉州森林公园绿化带处,黝黑的皮肤,花白的头发,骆振兴嘬着最后一口烟,准备再启程。骆振兴负责捡拾绿化带里的垃圾,从宝珊花园绵延至后渚立交桥共有10多公里。
尽管当环卫工只有10多天,骆振兴却特别认真。为提高工作效率,每天他都骑着三轮电动车,往返负责路段,捡拾垃圾,垃圾桶就安置在电动车上。
“一趟大约要花5个多小时,每天要来回2趟。”骆振兴说。算起来,他们一家来泉州已经10年了,因为离工作地点较远,他总是早早起床煮早饭,然后带一份在身上,作为午餐。尽管累点,但他觉得要是能有一个环卫工人休息站,饭冷了,有地方加热,累了,可以坐坐抽口烟,下雨了,能有个避雨的地方,就是他最大的享受了。
泉州市区通港街森林公园路段,只有一个孤单的橙色身影。头戴遮阳帽的环卫工冉丛卉一边揉着腰,一边清扫路面,不时驻足擦去脸上的汗珠。
从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到后渚大桥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冉丛卉的责任区。因为附近工地多,每有工程车驶过,总会落下渣土,冉丛卉得拿铁锹一点点铲去。一天就能装满15桶垃圾,一桶有五六十斤。
因为长时间弯腰清扫,冉丛卉患上了腰痛病,走一会儿就要歇歇、揉揉腰。工作量大,不允许她经常休息,她只能在路边找个阴凉处坐坐;下雨天,就跑到森林公园里的亭子躲雨,“如果建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多好啊”!
今年59岁的时友章来自河南,已经在泉州当了两年多的环卫工。他告诉记者,平时一大早出来,把饭装在饭盒里带出来,到吃的时候要么冷了,要么馊了,“能有个落脚的地方,累了休息,渴了有地方取水,就太好了!”
当地发起为环卫工捐建休息站倡议
冬天喝不上热水,夏天没地方遮阳挡雨,在福建省泉州市政管理等部门倡议下,环卫工人休息站问题引起当地广泛关注,一些商家主动为环卫工人捐建休息站或提供休息场所。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环卫工人共有9000多人,其中一线环卫工人基本是临时工编制。他们收入低,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工作量大。相关部门调查发现,目前整个市区环卫工人休息站、休息点仅10多个。为此,当地媒体联合有关部门发起了为环卫工人捐建休息站的建议,随后海西公益联盟立即加盟,并在微博上发出倡议。
“经常能看到环卫工人,中午就坐在马路边打盹,确实很不容易。”倡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呼应,泉州康特华府大酒店负责人带头捐建了一座环卫工人休息站。丰泽区骊特房产中介公司的7家店面,提出给环卫工免费续水,免费供应防暑降温物资。泉州市爱心公益协会也认捐了一座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
休息站占地面积虽不大,但考虑到环卫工的需求,一般要靠近繁华主干道,还能配备水电,每座休息站需要资金约1.5万元。一些市民表示,虽无能力认捐一个休息站,但可捐出一些爱心款,表达一份心意。
泉州鲤城区总工会此前已在全区职工服务中心设立了“环卫工人爱心服务点”,配备桌椅、饮水机、针线包、药箱、临时应急药品。鲤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蒋丽蓉告诉记者,凡是该区新建的环卫工人休息站,区总工会将配置饮水机、桶装水、医药箱等物品设施。泉州市卫生考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环卫工人知道哪里有休息点,他们将协调相关部门统一制作提醒标志,统一张贴。
泉州市爱心公益协会表示,他们还将发动爱心企业、爱心单位加入这个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