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就业率考核被指荒唐 不切实际的“就业率”不如不要

添加时间:2013/5/28 11:05:03    点击数:1024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谢强(化名)是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督促、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谢强和他的同学们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还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

  虽然说时至今天,就业率考核有些荒唐,但学校方面的确不能对就业率考核掉以轻心。高校就业率考核工作给各高校施加了很大压力,根据相关规定,学校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偏低的高校和专业的规模要受到控制。其次,就业率是一个学校的脸面,万千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特别关心就业率问题。最后,就业率是学校好坏的一个衡量指标,其作用如此之大,使得各高校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完成这项工作。

  一项单纯的数据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功能,这就无怪乎考核出现怪现象了。一些大学可能会沿袭惯性,剑走偏锋,片面追求提升捷径而玩弄一些数字游戏。此前,媒体就曾经报道一些大学为了虚假的就业率,迫使学生们用就业协议书换毕业证的荒唐事,至于这纸协议书真实情形如何,学校并不关心。而这次的事件,则有些变本加厉,荒唐到不签就业协议就不能答辩的地步。

  就业率考核的确有些显得不合时宜了,在当下市场经济体下,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社会上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岗位,很可能远远小于毕业生人数。学校要想实现就业率的直线上升,不造假,恐怕本身就不实际。

  为了完成就业率指标,大学生们开始了各种方式的自我推销:零工资就业;寻求挂靠单位,签署空头就业协议;向单位寄托档案,缴纳保管费等等。如此一来,就业率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就业,反而适得其反。

  目前,学生的就业方式十分灵活,很多刚就业的学生,由于单位、岗位、薪金待遇、心态等各方面的原因,频繁“跳槽”,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谋职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想要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考核学生的就业情况,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既然就业率考核是一项既使学校为难,又使学生受到伤害的统计,不如废除它,不仅免除了造假的尴尬,也让学生们获得了解放。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让其回归本义并非坏事。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