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用工荒”背后潜伏“待遇荒”

添加时间:2013/5/30 17:24:35    点击数:1018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近期,天津市人社局对46家企业用工数据的监测显示,2013年该市滨海新区大型制造企业新增用工需求约9.4万人,比2012年增长13.5%,其中,一线操作工、技术工人需求量最大。

                                                                有活无工难倒企业

  5月是装修旺季,“泥瓦工和木工最吃香,我开出月薪万元都招不到人,活太多了,有的工人还挑着干。”包工头石师傅接了几个大活,因招不到人,只能放弃了找上门的生意。

  石师傅说,一个熟练的泥瓦工年收入至少10多万元,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既辛苦对技术的要求又高,很少人愿意干。在石师傅50多人的装修队中,以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主,少有30岁以下的施工人员,“90后”更是一个没有。他担心装修队伍出现“断层”,工资还要上涨。

  “熟练工不好找,本地人工资要求高,外地人留不住,让企业左右为难。”天津某电子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勇介绍,为了解决用工难,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定向培养,选拔定向生去企业实习,“最后留下来的不多”。

  近几年,天津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年均增幅达30%,酒店管理等用工缺口近万人。据天津喜来登大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招聘到一个合格、合适的优秀酒店管理人才很不容易。

  洗车店的周经理举着“招洗车工”的牌子,坐在河北区外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门口,他已坐了两天还没招到人。周经理说,现在洗车店生意很好,但工人难招。前不久招了一名洗车工,干两天就辞工了,周经理只好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亲自上阵。

  周经理说:“为了留人,一天三顿饭加住宿我全包了,一周还给他们买一次烧鸡改善伙食。另外,家里的电视都搬到了工人宿舍。”周经理能想到的都做了,还是留不住人,也招不到人。

  周经理无奈地说:“我跟媳妇商量了,如果再招不到人,我们就打算改行。”

  天津市外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今年五一后,餐饮、洗浴、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面临有订单无工人的窘境。

                                                   不储备人才致“用工荒”

  据天津市人社局就业处有关专家分析,今年该市农民工供给总量减少。2012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天津就业的约比2011年减少2万人。

  缺乏长远用工规划。由于多数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储备人才,出现订单来时集中招工、订单完成后大批裁人的现象,导致阶段性用工缺口大。比如三星通讯今年要增加1亿部的手机生产量,增加产量的同时用工需求就要增加3000人。

  农民工群体由以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过客心理,正转向在务工地区长期稳定生活。对职业角色的认同逐步向产业工人迈进,越来越多农民工正在转向“技术工人”。

  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高了。“以前的愿望是吃饱饭、拿到工资,现在我希望工作环境最好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不少求职者已不再把薪酬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工作环境、休息日的保障、体检等“福利”,正成为求职者的新要求。

  重视社会保障权益。一位电子企业的招聘人员说,现在农民工在求职时将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等保障问题提出来,他们希望能够获得与城里人平等的权益。

  据业内人士分析,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反映出的是“待遇荒”。体现在经济待遇上,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其薪酬没有优势且福利不具有吸引力,导致员工频频跳槽;在情感待遇上,一些经营业主缺乏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在缺少人文关怀的环境下,怎能留住人心?

                                                用“心”留人破解“用工荒”

  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用工荒”的重要原因,天津市把保障企业用工作为头等大事,采取一系列措施,化解这一难题。

  提高外来工福利待遇。今年以来,天津劳务工资均比去年有所增长。在外来工的衣食住行上加大投入,今年,滨海新区将集中建设14处外来工集体公寓,提供5000套左右的“夫妻房”,现已入住100套。

  将优秀外来工吸纳为新市民。享受子女就学、社保统筹、民政救助等多项同城待遇。海河教育园区为农民工建立了“工地图书馆”,开发区成立了外来工艺术团免费演出,为外来务工人员构筑精神家园。

  组织定向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天津市企业用工需求,与外省市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被录用的给予培训补贴。鼓励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到缺工企业参加3~5个月的生产性实习,一次组织50人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同时,按照实习人数,给予职业院校一定的补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破解“用工荒”难题,以人为本是出路,既要以“薪”留人,更要用“心”待人,贵在平时而不是到了“招工难”时才“临时抱佛脚”。

  专家指出,从长远看,以上种种举措也只是权宜之计,难以解决新一代务工者融入城市生活的深层需求。只有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嬗变,才可能让用工矛盾得到实质性改观。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