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得到一份工作的机会,本科与高职毕业生需分别投出平均12份、6份工作申请。一般而言,申请一份工作,意味着至少要投一份简历。
求职渠道
招聘会成功率在下降
如果有人问你, 大学生最常见的求职渠道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招聘会。不错,招聘会确实是对学生求职最有帮助的服务。但是,就业蓝皮书显示,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正在下降:与2008届毕业生相比,“211”院校下降9个百分点,幅度达23%;非“211”本科院校下降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下降10个百分点。
蓝皮书显示,通过亲友得到招聘信息,以及通过专业的网站找工作正成为大学生就业最热门的渠道之一。“这并非是说毕业生要靠‘拉关系’才能得到工作,而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知求职机会,能不能把握机会最终还是得靠自己。”研究机构有关负责人表示。
就业率
江西大学生进入“第一梯队”
对于很多人都关心的就业率问题,就业蓝皮书根据8个不同的经济区域进行区分统计。
记者注意到,从2009届大学毕业生分布的经济区域差别看,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2009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8.7%,在8个经济区域中最高。
在月薪方面,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较2008年有所上涨,其中“211”院校本科毕业生月薪为2756元,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241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月薪为1890元。
离职率
三年平均换两份工作
对于大学生居高不下的离职率问题,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
离职人群中88%的人是主动离职,而主动离职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占比31%)、薪资福利偏低(占比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占比13%)。
此外,就业蓝皮书还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调查,发现该届大学生3年内平均在近两个单位工作过,平均在每个单位的工作时间都没有超过1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