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让金融机构“亲近”农村

添加时间:2011/10/13 9:34:39    点击数:1490    作者:    来源:福鼎新闻网
        农民征信体系未建立、支农信贷风险大、银行与农村信息不对称等,让一些金融机构对农村“敬而远之”。

        福建省探索“银村共建”模式,由当地农业银行与村委会签订共建协议,通过指导设立涉农担保公司、评定“信用村”等方式,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培育农村信用环境,破解农民担保难、贷款难。

  破解担保难

        福建省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村民郑斯兴原在浙江打工,受金融危机影响工厂倒闭,他只得返乡创业。

        “当时,村里有个60亩的弹涂鱼养殖场。我在外打工赚了2万多元,想利用这笔资金把养殖场承包下来。”郑斯兴跟村里签了协议。

        “刚投产时,苗种涨价,围网设施投入也超出了预算,资金缺口很大。”郑斯兴说。

        正当他急得团团转时,机会出现了,柏洋村与当地农业银行签订了“银村共建”协议,农行指导柏洋村组建了涉农专业担保公司——柏洋惠民担保有限公司,由村办企业、村里能人和普通村民共同出资设立,专门为硖门乡涉农小企业、农户的信贷业务提供担保。郑斯兴由担保公司担保向农行贷了15万元。

        资金问题解决后,他精心养殖的弹涂鱼收成喜人,一亩能赚3000元。“当时如果向民间借贷,月息就要2到3分,太高了。”

        尝到创业甜头的郑斯兴准备从农行增加贷款,到浙江苍南养殖弹涂鱼。

        柏洋村负责人王周齐告诉记者,农民要发展生产,实现致富,资金是“瓶颈”。农村靠自身有限资金很难取得较大发展,须借助金融机构。破解农民贷款难关键在于破解农民担保难。签订共建协议后,柏洋村595户村民中有305户获得农行贷款支持,户均增收1.1万元,村办企业也获得扶持,村集体财产增加,发展的步子更大了,新农村建设步子明显加快。

  培育信用环境

        “银村共建”后,农行除了指导合作村设立涉农担保公司破解担保难问题外,还出台“信用村”评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信用村”建设,培育和完善农村信用环境,为可持续金融服务打好基础。

        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是“银村共建”的一个点,党委书记李振生说,农行积极征求农民的贷款需求,然后由村两委进行把关。村两委对每个村民信用情况比较了解,可以提供与农行有合作关系的村民、企业的准确信息,还会主动协助银行催收、清偿村民或企业的拖欠贷款。

        李振生说:“现在村民信用意识越来越强,大家逐渐认识到信用就是财富,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

        “村委会配合银行加强金融政策宣传,普及现代金融知识。蓉中村原来赌博现象严重,现在这些人转向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全村呈现社会和谐稳定新气象。很多村民用上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手段。”李振生说。

        突破障碍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陈献明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面临一些障碍。城镇居民的征信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是空白,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及防范风险方面缺乏有效支持,支农信贷风险大。

        福建沙县县长肖长根认为,农村土地和住房不能抵押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集体土地上盖的农房不能进入流通体系,不能拿到银行抵押;农民土地经营权也没法贷款,农村土地和住房是农民最大的资产,不能抵押导致农民资产变现难,农民发展生产缺少银行资金支持。”

        前些年,工农中建等银行商业化改革,注重经营效率,从农村撤并网点,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减少,农民金融知识贫乏,银行和农村信息不对称现象愈加明显。

        2008年,农行福建分行被总行确定为深化和扩大服务“三农”试点行……该行在服务“三农”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银村共建”模式。

        截止今年8月末,农行福建分行已与498个村建立共建关系,共发放惠农卡53.39万张,农户小额贷款2.5万户,贷款余额8.2亿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987户。

        福鼎市委副书记连建群认为,“银村共建”后,村一级组织的权威得到加强,村两委得到更多群众认可和拥护。另外,通过完善村民信用意识,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银监局副局长黄邦锋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大,“银村共建”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它创新了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和担保方式,为农村提供支农信贷的同时,培育了农村信用环境,教给农民现代金融知识,为农村实现可持续金融服务打下基础。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