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全国十大县级活力城市,福鼎因海而兴。“东扩、南移、面海”的号角吹响,福鼎蓝色经济强势崛起,至“十二五”末,临港临海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
福鼎海岸线长达432.7公里。走在这条黄金海岸线上,一个个重大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宁德核电站1、2号机组,计划年底投入商业试运营,福鼎将由此迈向国内重要能源产业基地;福丰镍合金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100亿元;江南造船、立新造船、创恒造船等船企加速建设……
黄金海岸线的最北端沙埕港,水陆交通南联北接,温福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纵贯全境。从沙埕镇中心渔港向南,经龙安开发区10万吨码头、八尺门到百胜新区,处处是繁忙的建设景象。依托良好的区位、港口等优势,福鼎市提出打造融商贸、疏港物流、临海工业、滨海游乐等为一体的闽浙边贸工业园区,构筑闽浙边最具活力的项目承接平台。
园区规划建设20.6万亩,分6个组团推进。“闽浙边贸工业园区不是简单承接长三角工业转移,而是抬高科技、环保、规模等门槛,发展新兴产业,铸造产业集群。”福鼎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全民说,不少浙南企业已在福鼎实现转型升级,步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在双岳项目集中区,原从事塑编行业的浙商赵平投资了20亿元,与中科院西安所合作建设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新能源项目,成功转型。
为提高港口承接力,福鼎投资近6亿元,先后建成杨岐500吨陆岛交通码头一期、3000吨滚装码头、5000吨杂货码头和太姥山至龙安、八尺门杨岐疏港公路,启动龙安5万吨码头和沙埕港10万吨轮船进港航道工程,形成沙埕港作业区年6000多万吨货物和200万箱集装箱通过能力。
在双岳项目集中区旁,薛家山隧道工程正加紧推进。这是福鼎实施“东扩、南移、面海”战略的节点工程,今年贯通后,前岐镇进入城区的路程将从25公里缩短为15公里,快速融入百胜新区。
港口的改善、城镇的扩张,让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福鼎的汽摩配件、食品加工、石材加工、PU革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镍合金、新能源、光伏电子、船舶修造等新兴产业逐步壮大。PU革生产能力及技术标准处于国内较高水平,被确定为中国合成革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福鼎正在重点推进城市建设“三加三”工程——桐南片区、桐北片区、环城北路三个老城区建设项目,玉塘大道及八尺门大桥、梅澳大道及铁锵大道、内湾大道及内湾大桥三个新城区建设项目。其中,将加快海湾新城、百胜新区、中汇广场、建都兴天地、铂金华城、滨江时代城、建都财富广场、鼎融写字楼、彩虹新区等续建工程;新建小商品市场和化油器专业市场,带动商业、金融、贸易的聚拢。
“面海”战略的实施,使福鼎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0.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5平方公里。“三加三”工程完成后,福鼎的城区面积将再度拓展到32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一个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