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鼎新闻 > 正文

面对“用工难” 福鼎政企抱团转型升级找出路

添加时间:2012/6/14 11:29:25    点击数:1799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时下,各地普遍存在“用工难”问题,如何应对?

     “依赖廉价劳动力发展已难以为继,企业再不转型升级将无工可用。”

     “现在,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积极主动转型升级。”

       近日,福鼎的党政干部与企业主向记者如是说。

     “用工难”,难在哪?

      回想起几个月前缺工的景象,福建华夏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林木社仍心有余悸。

      大年正月初八,公司就在门口挂起横幅,摆起招聘地摊,连续开展10天招聘活动。咨询者不少,登记者却寥寥无几,最终只招来6人。正月十八过后,公司人力资源部的3个人全都走出去招工,结果仍惨不忍睹,只有2人进厂。公司缺工达60多人!

      幸亏,通过福鼎劳动部门建立的劳务协作“绿色通道”,华夏实业招来一批安徽、河南籍的工人。当前,新来员工正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习流水线操作。

      其实,为留住员工,华夏实业频频打出“温情牌”,可惜效果并不理想。用林木社的话说:“为留住人,什么招数都使了。”他心里也明白,之所以出现“用工难”,主要在于公司开出的薪资与务工者的期望值有差距。

      福鼎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杨桂明说,从福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看,“用工难”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短缺,最缺的是普工,即工厂流水线上的普通操作工。这种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也低,也最难招到人。而掌握一定技术的高级工、技师等,企业都会开出额外条件,千方百计留住他们。

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从2009年起,福鼎就先后与河南、安徽、四川、江西、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10多个省市建立长期劳务协作关系,并根据情况,在当地劳动力转移招聘点和职高、职业技术学校建立长期劳务协作基地、劳务市场18个。

      尽管这种劳务协作,有利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对接,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但林木社坦言,东部沿海的工资涨不上去,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向东飞”的动力就不足,远水难解近渴。

      林木社介绍,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加速,中西部农民工来闽浙等地打工的欲望已大不如前。据其调查,目前重庆、四川、河南等地普工月薪约1500-2300元,而福鼎约1800-3000元,扣除物价等因素,福鼎薪资优势并不明显。但再加薪,却是福鼎众多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从四川来华夏实业务工的陈富昆直言不讳:“虽然这里每月有3000多元,但吃住自己解决,一年也剩不了多少,而3岁的儿子还在老家。如果今年再无改善,明年就打算在家门口找工作,这样,钱不过少挣几百块,却能顾上家了。”

     “培育本地劳动力,成为当务之急。”福鼎市企业家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林品中说,他们联合福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组织社区管理员、村劳动保障协管员,进家入户,详细掌握村(居)赋闲在家的未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等情况。同时,福鼎将投资2亿元,在城郊郑库口建一个占地8亩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闽浙边界劳动力输送中心,目前已进入征地阶段。

      转型升级找出路

      采访中,福鼎不少企业主认识到:不转型升级就无法提升企业利润,也就无法支撑日渐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而无法改善工资待遇,就越会遭遇更严峻的“用工难”。恶性循环,企业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我们已投资1500万元,上马新能源项目,预计50人可做5000多万元产值。”在林木社看来,这正是企业破解“用工难”的希望之所在。

      而对当地众多制造业企业而言,减少对工人的依赖,最直接的办法是提升现有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如今,华正新能源、鼎盛超纤、格丽特等福鼎工业园区一些龙头企业已行动起来。

      华正新能源公司,去年引进一条锂电池自动生产线,现已着手开建二期工程。“这将大幅改善车间生产条件与工资待遇。”董事长赵平介绍,去年该公司有600名员工,今年只需500人,其“秘密”就在于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该公司车间安全管理员、来自安徽的董查斌,现在每月收入2800元,一想到有望大幅提升收入,他很是兴奋:“每个人都憋足了劲干活。我们车间原有60人,通过设备改造现在只需30人,今年还要下降到25人。人少了,留下来的人分到的羹就多了。”

     “政企要抱团发展,党委政府与企业都认识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等不起了。”福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宁生表示,福鼎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以产业的升级再造从根本上跨过“用工难”这道坎。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