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连接最古老的传统农业,另一头连接最前沿的现代科技。最近,一个全新的农业产业模式正在福鼎悄然兴起,工厂化育苗室、农民创业园、微机“遥控”作物生长……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农业在福鼎“生根发芽”,把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连接在一起的科技创新体系则是院士专家工作站。
5年引进3个院士38个学科带头人
别小看鲈鱼。一条小小的鲈鱼蕴含一二三个产业。近日,随着“北方鲈鱼南方驯化杂交-桐江鲈鱼人工育苗工厂化-花鲈养殖规模化-鲈鱼深加工-鲈鱼垂钓基地”一条完整福鼎鲈鱼产业链的贯通,福建闽威实业集团今年实现了我国鲈鱼生物育种与加工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一跃成为领航海洋生物工程这一现代农业产业的“黑马”。这是著名水产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会同上海海洋大学、福建水产研究所等国家863和973专家团队共同攻关的结果。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以院士工作团队为主体,福建闽威实业集团联手5名业界专家组成的福鼎市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发展顾问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为福鼎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使这一新兴产业一起步便跻身全国前列和亚洲先进水平。
与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保持同样势头的,还有代表当今世界太空育种领域最高端技术的油茶航天育种、茶叶研发等一大批现代农业项目先后在福鼎落户,总投资达50亿元。在这些项目的背后,是以雷霁霖、李启虎、杨纪明等3位院士、孙威江、韩驰、曾志南等38位学科带头人领导的院士(博士)工作站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和保障。
目前,福鼎市已建立2家院士工作站、5个专家(博士)工作站,引进涉及水产养殖、生物育种等5个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的3名院士和38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这样庞大的高端科研团队大大提升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的跨越。
据悉,目前福鼎市已培育出国家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5家,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98项,带动农户4.69万户,形成了催生现代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仅闽威集团院士工作站建立后,与企业技术力量一起,合力解决了“桐江鲈鱼工厂化育苗研发”和“北方鲈鱼与南方鲈鱼杂交育种”中的核心技术问题,使鲈鱼产卵季节比自然海区提前了一个多月,一年产卵从一次变成了三次,育苗从原来的800万尾猛增至2800万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人工培育的鱼苗抗病能力增强,孵化率达95%,成活率达到61.3%。目前,福鼎鲈鱼养殖面积达到11.5万亩,2011年产值突破5亿元。
引智举措换来 丰厚的成果收益
相对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型民营农业企业对高端人才的渴求更为迫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对传统的农业企业来讲无异于“雪中送炭”。福建闽威实业集团董事长方秀说,院士专家工作站带来的全新人才选拔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让其受益匪浅,对自己公司的科研人员更进一步地传授知识、理念和技能,尤其是企业的高层技术人员、农民在参与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中,在与院士及其团队“零距离”的接触中,企业科研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农业科技意识得以全面普及。
除具体的技术指导外,院士、专家给福鼎农业发展带来的是其本人及其团队的“无形资产”:背后强大的科研团队、世界范围的高端前沿信息、先进的技术手段、覆盖其专业领域并辐射外界的广泛人脉、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资源共享、院士的认知度效应……无不为当地农业企业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据介绍,与以往临时性咨询、一时一事合作不同的是,在福鼎的院士工作站使企业拥有了“不走的专家”,这一催生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的高端科研平台,不仅帮助农业企业战胜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还为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使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极度增强,激发了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福建申石兰食品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严兴洪教授的主持下,选育出我国首个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坛紫菜产品附加值提高到200%以上,该项目还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益紫菜种植户1万多户,带动辐射面积近5万亩。
如果说院士专家工作站让福鼎农业企业如虎添翼,那么福鼎一批更有远见的农民,则已经站上了现代农业的前沿。
三公里的竹林水渠,100亩的名贵树木园中园……走在磻溪镇金谷村名贵苗木示范基地上,给人一种别样风情的感觉。福鼎市枫林花木合作社负责人林枫说,为逐步将金谷名贵苗圃园打造成具有古代私家园林风格的花木生态观光园,她邀请了中国园林科学院的专家对苗圃进行了规划设计。
未来,福鼎农业产业工人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自由控制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