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桐江溪畔,福鼎城区新貌。
随着“东扩、南移、面海”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福鼎城市建成区面积从9.99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近10万人从农村转移出来,就地城市化。
越过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原本沉睡的沙埕港湾畔成为海西的新黄金地带和福鼎新城区,荒芜的滩涂从此成为炙手可热的浙商、闽商投资热土,与浙商、闽商转移产业相关的临港产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
近年来,福鼎提出“生态宜居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着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加三”:即桐南片区、桐北片区、环城北路三个老城区建设项目,玉塘大道及八尺门大桥、梅澳大道及铁锵大道、内湾大道及内湾大桥三个新城区建设项目工程,建成后城市面积将达到32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福鼎。
“城”的变化,最先让新市民感到不同。今天,驱车于福鼎桐南、江滨新城区,宽阔平坦的双向六车道令人惊艳;在太姥山镇,新建的马路两边和大都市一样,看不到电线杆,线路全部下埋;在前岐镇,开发区与城市核心区之间开车只需15分钟,从里向外散发着现代气息。
“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城市建设‘三加三’转变的关键。”福鼎市决策者说,城区之变,归根结底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延伸。
城市扩大了,城区基本公共服务也一并改良。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82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490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81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15.91万人,续保率86.7%,发放养老金2919.21万元;新农合参合人数46.06万人,参合率99.97%;142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历年配租配售率达100%……
这就是福鼎城区的“潮生活”——在这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发展愿景正加速实现;在这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更多农民所共享,一种和谐、愉悦、充实、积极的新生活正大踏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