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鼎新闻 > 正文
我市年产黄栀鲜果价值近亿 跻身全国黄栀主产区之一
添加时间:2013/4/11 11:35:03 点击数:1528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以前的山间野果黄栀,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黄金果”,不仅让福鼎市再添又一个产值近亿元的农业新产业,成为全国黄栀主产区之一,更让不少村民为此发家致富。
外出打工
不如回家种黄栀
10多年前,黄栀还只算是一种野果,从未大规模种植过,只能在福鼎的山上偶尔看到。而现在,福鼎成了全国最大的黄栀种植基地与集散地之一。
在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村书记翁长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福鼎贯岭最大的黄栀种植村茗洋村。
“3年前一直在山西之类的地方从事挖煤等工作,工作危险不说,钱赚的还不多。后来回到村子看到黄栀的效益不错,便就此留在了村内。”茗洋村村民李圣棉对记者说道。当记者来到茗洋村时,李圣棉夫妇俩正带着孙子在自家的半亩地内扦插黄栀苗(如图)。
据了解,茗洋村有700多户村民,因原先村内没有好的生计,村内大量劳动力流向外地。但是,现在像李圣棉这样在村内种植黄栀的村民不在少数。“一亩地可以扦插3~5万棵黄栀苗,一棵苗能卖2块多,一亩地可以赚五六万。村里有的种植大户仅黄栀苗就种植了十七八亩。村里土地就这么多,我小舅子看村里没地现在跑去霞浦租地去种了。”李圣棉说道。
“近十来年黄栀的价格波动非常大,最便宜的时候一斤只有几毛钱,这几年价格才越来越高。2012年黄栀子鲜果一斤卖到了5块多,达到历史最高。现在村里大部分的村民都把荒掉的山和一些闲置的地都开发出来种黄栀。”翁长弟说道。
据翁长弟介绍,2012年年底至2013年3月份,茗洋村黄栀种植面积(包括育苗)从1000多亩,扩大到了3500多亩。记者采访时正是福鼎槟榔芋的育苗时间,但是在茗洋村的田间地头很少看到村民育“芋苗”,作为曾经的芋头种植大村,村民们种植黄栀子的“狂热”可见一斑。
“由于现在市场信息畅通,福鼎的黄栀也在全国市场上打出了名头,不断吸引温州、江西、安徽等地的收购商。去年来我们村收黄栀的人非常多,甚至到了走关系才能收的到的程度。近几年,我们村为了打开销路,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翁长弟说道。
引进深加工
打造“福鼎黄栀”新产业
据相关资料显示, 截至日前,福鼎已成为全国黄栀主产区之一,产品销往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占有市场很大份额。福鼎种植黄栀面积达2.1万亩,产值近亿元。其中,仅贯岭镇达1.3万亩,年产鲜果6000吨,产值5400万元,药材综合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虽然全国各地收购商纷纷上门抢收,但当地也意识到依靠外地市场,终究“受制于人”,如果能够自产自销,那将使黄栀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而引进加工企业将是重要的渠道。
目前,种植大镇贯岭镇已率先引进了福鼎康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加快黄栀在当地深加工的进程。
在福建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福鼎黄栀已被列入农业部2013年度“948”科技扶持的中药材基地,贯岭将加快办理黄栀GAP医药行业认证,争取将福鼎黄栀列入工信部2013年度中药材生产项目。
同时,福鼎市工商局今年也将继续加快推进黄栀子申报国家“地理标志”的进程,提升产品知名度、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福鼎黄栀。
新闻链接
黄栀又称黄栀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米,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