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鼎市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采取采购员请进来、经纪人走出去的销售模式,推进菜农与农贸市场、超市等方面的直接对接,真正做到了“超市销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提升了“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日前,福鼎市太姥山镇潋城村,一辆印有“鲜活农产品直销车”标志的超市运输专车停在路边,菜农们正将荷兰串茄分类装车,准备发往上海、杭州、温州等地超市。与此同时,一筐筐满载着从地里刚刚采收回来的西红柿、花椰菜不断向这里集聚。
“今年春节开始,每天都有上海、浙江和福州等地来的超市采购客商,到潋城村蔬菜基地购买西红柿等各种蔬菜,每天的销售量达到20吨。”蔬菜种植大户费作展乐呵呵地说,他家种植的10亩西红柿、花椰菜今年长势喜人,而且品质优良,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收购。由于每天的出货量大,他还请了3人帮忙。
“蔬菜经纪人”应运而生
“以前蔬菜种植大户都是‘散兵游勇’,全靠‘单打独斗’,成为超市定点生产基地后,享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采购员、经纪人为我们菜农架起了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福鼎市农业局局长曾庆游告诉笔者,像费作展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在福鼎市达到了上万户。近年来,福鼎市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采取采购员请进来、经纪人走出去的销售模式,推进菜农与农贸市场、超市等方面的直接对接,提升了“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现在根本不需要外出跑市场了,只要按照超市的订单,专心把菜种好,就不愁卖不上好价钱。”费作展说,随着近些年蔬菜大棚的蓬勃发展,“蔬菜经纪人”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他们将蔬菜收购超市、农贸市场的采购客商引到村里来,把本村蔬菜推销到本地和外地市场。
“能否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打开销售渠道,是村民们能否赚钱的关键。”浙江杭州联华华商集团生鲜采购经理洪招军是费作展熟识的“蔬菜经纪人”,也是福鼎请进来的20个重点超市采购员之一,从2009年开始来福鼎驻点采购。洪招军说,他自己去年从福鼎采购了50吨优质蔬菜销往杭州各大超市,还为当地牵线搭桥推销上百吨农产品,使客商“上门”收购。
以前,菜农们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销售范围仅仅局限于附近的市场,所以,菜价低、市场竞争激烈成为长期困扰菜农的问题。与此同时,许多农产品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市场利润薄、经营成本高等难题。为此,福鼎市通过政府搭建的“鹊桥”平台,找到长三角地区超市意中人,并喜结良缘的企业越来越多。前岐镇福昌蘑合作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去年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用他们独特的白色双孢蘑菇产品敲开了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的大门。企业负责人李克秒告诉笔者说:“尽管我们的特色产品无可挑剔,但作为一家小企业,我们想都不敢想‘沃尔玛’,政府搭‘鹊桥’,指头变拳头。”目前,来自家乐福、华联等杭州、上海、南京的超市也向企业下了订单。仅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李克秒就与宁波采购员王定勇联手合作,在宁波沃尔玛、家乐福、上海华联等超市直供鲜蘑菇,年均销售6000多吨,为农民实现现金收入3000余万元。
“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为了减轻包装、运输至一级批发市场,再到二级批发市场等各个环节的运输、人工、损耗、场地费用等成本,杭州联华华商集团与经纪人、福鼎农户三方直接签订供货协议书,由农户向联华超市直供农产品,超市采购员将销售信息次日反馈给经纪人,经纪人再根据销售信息指导农户生产下单。去年4月份,一类叫荷兰串茄的蔬菜在联华超市浙江萧山连锁店试销,产品上架后就一销而空,超市将此消息反馈给生产企业,农户迅速扩大了生产面积,现在该品种蔬菜年销量达到了3万公斤。
“在卖菜难、买菜贵并存的情况下,缩短‘菜园子’和‘菜篮子’的距离,自然就成为降低菜价、提高农户收入的现实路径。”王定勇是浙江宁波人,作为农产品职业采购员,经常往返于福鼎、宁波、上海之间,每年呆在福鼎的时间至少半年。王定勇认为,“农超对接”就是一次减少中间环节,最终降低菜价,让菜农得实惠的双赢之举。“菜农、超市和广大市民都能在这中间获得实惠,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福鼎市大力推进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组织本地8000多个经纪人到温州、福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驻点推销,设立福鼎农副产品窗口,形成了南菇北调基地与集散交易中心、中国白茶福鼎交易中心,56家农业龙头企业、225家农民合作社在全国36个大城市设立,并在韩国、日本等设立福鼎水产品营销中心促进出口,并把北京、杭州、宁波等大城市超市采购员请到福鼎来驻点,生产季节在福鼎参与产品基地建设与指导,根据采购需求生产农产品,如今有25家农业龙头企业与沃尔玛、家乐福、上海华联、华商集团等12个商业巨头建立购销合作关系,使产业链在拉长中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也富了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