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和镁铅蓄电池研发生产公司,创建于2010年8月,占地面积355亩,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亿元。产品具备启动电流大、能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安全无污染等特点。
“把风能、太阳能储存起来,做成一个储能电池,然后走向千家万户……这个就是新能源,是我们公司产品特色与优势。”华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平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是推动新型复合正极材料、高温锰酸锂及磷酸铁锂,凝胶电解液等高性能材料及自动化制造工艺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生产。
华正集团原来是浙江省苍南县的一家塑编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3.3亿元。经过市场调查,华正公司的目光瞄上了新能源领域。2010年4月,福建华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福鼎工业园双岳项目区,总投资6亿元,将年产锂离子动力电池1.2亿Ah和镁铅蓄电池1500万只。
与华正公司对面的蓝星玻璃(福建)有限公司则是一家集玻璃生产、研发、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去年落户福鼎,今年8月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增透膜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预计年销售收入80亿元。
华正、蓝星的引进只是福鼎招商引资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地处闽浙边界的福鼎市,把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理清招商思路、营造招商氛围、创新招商方式、搭建招商平台、优化招商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投资洼地”上建起了“创业高地”,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低碳、高科技类项目再次成为福鼎招商引资的主角。
“招商引资的变化,源自产业结构的重新定位。”福鼎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全民说,福鼎市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把对接长三角及与知名民企合作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略,注重引进对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产品档次比较高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努力形成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先进设备制造和生物食品为代表的“新四军”,打造成新的特色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福鼎市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化油器、塑料制品、石材,到本世纪初的汽车配件、合成革,再到2010年以来的新能源、新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全市新兴产业中重点企业达到38家,今年1至9月年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达3亿元。仅2009年来,该市引进高新科技工业项目100个,开工建设50个,竣工投产50个,总投资220亿元,预计新增产值7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