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鼎新闻 > 正文

福鼎市探索工业化农业发展模式

添加时间:2012/2/4 16:40:45    点击数:1678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日前,闽威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的太空育种基地里,员工们正忙着给油茶修剪。修剪工张少平告诉记者:“这里的种苗粗壮,结出来的油茶不到10粒就有1公斤重。”此前,福建闽威集团选送的油茶等4个油料作物种子搭载神八飞船顺利完成了太空旅游。11月27日,开舱后的油茶种子运回闽威现代油茶基地。

  龙头企业像经营自己的车间一样经营基地,农户则像车间工人一样规范操作。闽威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是福鼎市探索工业化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福鼎作为农业大市,“三农”问题一度困扰当地经济发展。如今,福鼎“农业”的概念悄然改变,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

  规模经济成发展新引擎

  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这一规律,对现代农业亦然。“不走工业化道路,福鼎难以发展,不锻造工业翅膀,福鼎难以腾飞”,福鼎市决策者达成共识。

  2003年,“工业立市,农业强市”响亮提出,福鼎打出强力推进工业主体园区化的第一张牌。

  2004年,福鼎工业园区建设启动。蔬菜采摘了,生猪出栏了,牛奶挤出了……品牌化的农产品产量上来了,福鼎将其大部分送上农业流水线的第二车间:生产链以工业化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上世纪末,前岐镇与福鼎大多数农业乡镇一样,农业是“插花式”零乱种植。一个农户三四亩地,种八九个品种,贩运不划算不说,销售更是困难。“去年,我和三个邻居互换3亩土地,10亩土地连成一片,种大棚蔬菜,一亩地多赚3000元。”前岐柯湾村民陈成壕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自己的小农庄。

  前岐镇党委书记曾庆游说,今年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产菜近亿公斤,农民卖菜收入可达5000多万元。

  2007年以来,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福鼎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50家。截至今年10月,全市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家,辐射带动20多万农户增收致富,实现年产值近20亿元。

  产业链提升价值

  酒好也怕巷子深。福鼎人敏锐地意识到:要学会现代“吆喝”术,让产品好卖,把产品卖好。

  产业集群是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式,福鼎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延长加工企业链和产业链,发展壮大农业加工产业集群。福鼎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形成以福建闽威、海鸥水产、好口福食品等为龙头,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

  这些企业在加工农产品的同时,大量吸纳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福鼎,逐渐成为闽浙边界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7年,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会在福鼎破壳而出,一举签下10亿元投资,各工业园区一时爆棚。

  尝到甜头的福鼎市一发不可收拾。当年先后参加了全国主要的茶文化节(茶博会),参展企业覆盖福鼎所有龙头农业(茶业)企业。

  不光茶文化节(茶博会),一批农业节会也为市民熟知,一批农业品牌叫响全国,3万多农民经纪人实现市场信息联网和互动,沃尔玛、家乐福等全球商业巨头先后在福鼎增设采购配送中心。

  借助工业与商业理念,福鼎在广袤田野上,建起工业化都市农业链,一批批“福鼎”产名优农产品,就这样顶着绿色品牌桂冠,沿着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卖向全国,走上日本、美国百姓的餐桌。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