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工程建设。
“十一届市政协五年来,共提出提案761件,经审查立案712件,占提案总数的93.5%;未予立案,作为来信转有关单位酌处的49件,占提案总数的6.5%。在立案办理的提案中,属于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172件,占立案总数的24.2%;属于科教文卫体方面136件,占立案总数的19.2%;属于城乡建设方面236件,占立案总数的33.1%;属于党群、政法、社保、统战等方面的168件,占立案总数的23.5%。截至2011年10月底,本届政协五次会议交办的712件提案已办复完毕,提案办理满意率为96.5%。”2011年12月15日,政协第十二届福鼎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听到提案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段话,会场爆发出一阵掌声。
抽象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读到的是福鼎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们为充分发挥政协提案作用,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努力。
为经济发展建睿智之言
阳春三月的福鼎,处处散发着淡雅的茶香。位于茶业大镇点头的闽浙边界茶花交易市场,连日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眼下正是春茶采摘高峰期,从本市各地和周边各县市赶来的茶农茶商汇聚到这儿,共同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春茶交易图。当地茶农老林这几天每天出售茶叶200至300斤,他欢喜地说,按每斤平均卖20元计,每天也能收入五六百元。茶叶值钱了,栽培也更用心了,产量当然也提高了,收入自然更多,日子过得也更滋润。在茶商耿庭和的茶行里,他正在忙着打包刚加工成品的春茶茶干,准备邮寄至北京销售,这已是他这几天内邮寄外销的第八批春茶,他已经往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等城市经营网点邮寄了多批次的春茶,市场行情看好,生意做得比去年更好,信心也更足了。
福鼎是产茶大市,出产于该市的白茶,以其优良的品质、特殊的工艺和显著的保健功效,赢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倾慕。然而福鼎白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尴尬状态。近几年来,该市着力铸造福鼎白茶公共品牌,推动白茶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短短几年间,先后摘得“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多张茶名片,福鼎白茶产品跻身“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行列,茶业产值迅速扩增至2011年的20多亿元。随着福鼎白茶品牌的声名鹊起,不论是茶农、茶商、茶叶加工企业,这些年都赚得盆钵皆满。
在福鼎白茶品牌铸造与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推力中,一份政协提案尤其引人关注。2007年初,该市政协常委、福建银龙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守龙提交了一份提案———《抓住机遇,继续推进福鼎白茶品牌建设》。在提案中,他提出了五点建议:整合茶叶加工企业,筹建福鼎白茶集团公司,以福鼎白茶为企业公共大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福鼎白茶省级地方标准,继而升格为国家标准;增加科研投入;规范行业秩序。该提案被确定为福鼎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主席督办重点提案。
紧接着,当年4至5月,福鼎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下乡镇进茶区访企业走市场,对推动福鼎白茶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虽然福鼎白茶在国际市场拥有很高的声誉,但国内许多消费者对白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他们向党委、政府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创造白茶之乡的氛围,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政协的声音激活了政府的思路,福鼎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兴茶方案,决定在原有专项经费扶持的基础上,每年财政再投入100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同时鼓励、组织茶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茶事活动,以扩大福鼎白茶的知名度。随后,福鼎市委、市政府充分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学构建起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福鼎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政协委员们按照福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海洋强市和回归、承接、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带动战略,提出了大量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关于继续推进福鼎大白茶品牌建设的建议》、《关于发挥省级工业园区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一园三区”管理运行新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大力度促进福鼎市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关于抓住大好机遇,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壮大我市紫菜产业的建议》、《关于加快水产品养殖发展,尽快落实福鼎市水产加工高新产业化专业园区的建议》、《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建议》……这些提案涉及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被一一摆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办公会议和各类专题会议上,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调查研究,修改完善,不断跟踪办理,跟进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乡建设献务实之策
天湖路、江滨西路两条主干道已完成拓宽改造;公交车是崭新的,不但无人售票、IC卡消费,全程还只要1元钱;古城西路占道经营、乱搭盖的现象少了……
多年前,在福鼎城区,你看到的可能是另一个画面:交通拥堵、秩序混乱,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一些主干道就处于超饱和状态,车如蜗牛、人潮汹涌、交警繁忙、群众焦灼抱怨。
城区交通面貌的大变化,源于该市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
福鼎市区人多车多,而老城区路网不健全,造成交通不畅;连接市区东西、南北各只有一条道路,贯穿市区中心的中山路南段的交通瓶颈无法打通。此外,公交线网、站点设置不合理,也造成部分干道交通拥堵。这是多年前福鼎市区的交通状况。
2008年福鼎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一份《关于加强和改进福鼎城市交通管理状况的建议》的委员提案直指这一问题,并被列为当年的1号重点提案。
“当年天湖大道、江滨西路改扩建工程等工程就启动了,而且进度很快,天湖大道A标段春节前完工;古城西路的整治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还道于民目标逐步实现;公交优先的政策得到落实。”福鼎市政协有关负责同志向笔者这样介绍,他接着说:“这些年,福鼎城区交通的建设与发展速度更快了,仅近几年就先后完成了环城东路北段、江滨西路、天湖大道、江滨南大道、资国大道、火车站通站大道和新桐山大桥、普后大桥、江滨大桥等城区主干道及桥梁建设,极大改变了城区的交通路网结构,加快了桐山溪两岸的联系,改善了老城区的交通,同时也为城市‘东扩南移面海’战略的实施初步构建了开放的骨架和发展的基轴。今年又启动并加快实施城市建设‘三加三’工程,对环城北路、桐南片区、桐北片区三个旧城区实施改造,在城市的东部、南部建设几条新的主干道,建设三个新区。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形象优美、道路通畅的城市新貌。”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问题是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来,委员们围绕科学高水平规划城市,非法运营车辆、市容环境卫生、桐山龙山“两溪”整治,路网建设、旧城改造、违章建筑治理以及停车场、公厕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如针对城乡道路历史欠账多、修复资金缺口大、管护难,委员们多次建言疾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打好“五大战役”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区天湖路、江滨南大路、火车站通站大道等重要主干道建设,实施江滨西路、龙山中路拓宽改造,完成古城西路、桐城明珠路面改造以及岩前至白琳、普后至叠石等公路晋级改造,使城乡道路很快展现出一个新面貌。《关于加强龙山溪河道及两岸环境建设的建议》提案,得到福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重视,并加大整治和建设力度,目前贯岭、铁塘里、星火项目区污水纳入市第一污水厂处理,三门里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和岙里项目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文渡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已动工建设。这些提案的办理落实,进一步完善了福鼎城乡基础设施,使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为社会和谐幸福谋长远之计
无牌无证三轮机动车大街小巷四处乱窜,由此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2010年福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前,该市李文越等20位政协委员一次次走上街头、走进有关单位,走访各类人员,尤其是普通市民和非法营运机动车业主,得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几经研究商讨,形成了《关于大力整治我市无牌无证三轮机动车的建议》提案,向大会提交,被列为当年市政协1号重点提案。
这份政协提案引起福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市政府把专项整治非法营运车辆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全面宣传教育、妥善帮扶安置残疾人、增加公交路线及市区出租车投放量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整治无牌无证车辆。至2010年底,福鼎市共切割碾压无牌无证三轮车达600多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新年伊始,福鼎市政府再次召开打击非法营运车辆专题会议,研究对残疾人机动三轮车清理转型问题,加大打击监管力度,巩固整治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市民的交口称赞。
关注民生,为社会和谐百姓幸福谋长远之计,一直是福鼎市政协和政协委员们的一个情结。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该市政协和政协委员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握社情、了解民意,提出了许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提案。仅2010年,该市政协全年提出提案153件、审查立案141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提案就达42件。《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的建议》、《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建议》、《关于提高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建议》、《关于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安全的建议》、《关于大力整治“地沟油”污染餐桌的建议》……一份份提案经承办单位认真办理后,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切实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这些实事好事化为涌入群众心里的一股股暖流,化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福鼎建设的一缕缕春风,感动着福鼎,幸福着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