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智库产业:给经济转型一个新思路

添加时间:2012/8/1 13:28:29    点击数:1130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每轮金融危机过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希望在角逐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一愿望能否实现,各国智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在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观系列丛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即将修订完成时,智库产业的提出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于今向记者透露,“智库产业”将在该书中详细阐述。

      智库产业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于今最近忙于出差,奔走于内蒙古、河南和山东之间,指导几个智库产业区的建设工作。去年底,他就以“中国智库产业的系统结构、运营机制以及与国家战略新型产业的互动机制研究”为题,在全国展开了智库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这些智库产业园区主要突出人才的因素,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融合发展关联产业,进行立体式开发。目前,辽宁东北、福建海西、滨海新区、成渝西部、河南中原、浙江长三角智库产业区以及新疆、内蒙古、广西等东盟、桥头堡国际智库产业区已经初具规模。作为智库产业的孵化器,区域内各行业精英人才集聚,便于促进开发区由“外向型”的劳动力密集输出型向“内生型”的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智力、知识、文化输出为主的自主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构建一体化区域性的公共资源积累与共享机制,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发展呼唤“储备性政策”

      早在2009年6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求“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超前研究和拟定可供选择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要求。”于今介绍,我国研究机构规模大、数量众多,但多数局限在民间和学术层面,影响力、竞争力等跟发达国家智库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国内智库产业区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强化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发展机制,切实发挥市场的主体性和人才的能动性,加强市场营销和政策营销,真正为国家文化战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以“智”而制,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于今提议,中国智库建设应逐渐从“分散式的随机性组织”向“以智库基地或产业区为平台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有组织模式”转变,这就需要一定的载体,加强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智库产业集群。

      据了解,目前我国智库产业建设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政府搭建产业及生活配套平台,发布支持政策打造智库平台;院校及科研机构作为创新源泉,提供核心智力支持;产业及企业作为智力需求方,提出研发需求并将智慧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中介组织作为保障平台,为智慧成果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最终形成以“政府-院校及科研机构-产业及企业-中介组织”的产业链,实现以“智”而制的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