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息检索:  搜索    人才搜索
新闻中心
您目前浏览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厦漳泉同城化总体规划出炉 3市形成大心脏

添加时间:2012/10/11 15:01:16    点击数:2081    作者:    来源:福鼎人才网

                    第二批39个同城化项目(部分)黄劲超 制图

       在总体空间形态上,《总体规划》把三市简化为“一核、三带、两轴”,即:“一核”指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沿海产业城镇集聚带、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两轴”指厦漳-龙岩-赣州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

      海西晨报(微博)10月11日报道,在昨天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党政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三市研究讨论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体空间形态上,《总体规划》把三市简化为“一核、三带、两轴”,即:“一核”指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沿海产业城镇集聚带、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两轴”指厦漳-龙岩-赣州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

      “一核”:

       核心区囊括厦漳泉

      “一核”分为核心区中部、核心区西部和核心区东部三个部分。核心区中部范围包括厦门城区。功能定位是: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及海西经济区金融商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贸易中心、高端消费中心、先进制造中心、高新技术研发基地。重点是加快促进服务功能集聚,提升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培育成为大都市区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带动核。

      核心区西部包括漳州中心城市“一中心六组团”和漳浦县列入南太武滨海新区部分,总面积3093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特殊钢铁产业集聚基地、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对台产业合作密集区、海西重要的专业物流中心、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协调都市区。

      核心区东部主要包括泉州中心城市2980平方公里范围,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海西专业化服务中心、重要的创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名城和宜居城市。

      “三带”:

       开发与保护并举

       顺应厦漳泉大都市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和空间开发基础,规划按照“陆海统筹、山海联动、开发与保护并举空间均衡”的思路,由西向东构建绿色山地生态带、沿海城镇产业带和蓝色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并列的空间格局。

       沿海产业城镇集聚带主要分布于三市沿海地区,由三市中心城市及沿海重点城镇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区域,是大都市区生产与生活等建设空间的集聚带、对外联系通道的密集带,是承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点开发地区。

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主要范围是三市西北部,包括博平岭和戴云山等山地,是大都市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重点协调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和生态绿带等。

      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包括三市近海领域,是大都市区蓝色生态屏障,重点协调港口、岸线、填海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

      “两轴”:

       对接长株潭城市群

      “两轴”分别是“厦漳—龙岩—漳州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厦漳—龙岩—漳州发展轴”串联起厦门中心城区、漳州中心城区与沿轴部分的城镇产业密集区,并向龙岩地区辐射,也是厦漳泉大都市区与江西长株潭城市群联系的重要通道。

      “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是厦漳泉大都市区向西辐射三明、江西和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向东辐射莆田的重要通道。两轴建设有利于厦漳泉三市带动西部腹地整体联动、进一步推动厦漳泉三市融入全国开发格局,有助于促进大都市区形成“一核三带”为主、两轴为辅、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等级合理的网状空间开发格局。

      [延伸阅读]

      同城化的范围

      厦漳泉大都市区目标范围包括三市全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1647万。其中,大都市区核心区面积7772平方公里,2010年核心区内总人口约1200万,包括厦门全域,漳州、泉州两市中心城区,龙海市、漳浦县、长泰县、南靖县、华安县的部分区域,泉港区、惠安县、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的部分区域。《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同城化的发展目标:至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至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届时,同城化共建共享机制将较为完善,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


       相关报道

       厦漳泉同城化第二批项目敲定 医保卡年底同城结算

       第二批39个同城化项目: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4个、公共服务项目16个、产业项目9个,与第一批相比,合作项目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厦漳泉首批同城化建设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其中公交对接、E通卡、医疗卫生等10个项目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快速通道等项目进展顺利。

       ●商定并明确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厦漳泉同城化核心区概念和“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布局。

       海西晨报(微博)讯 (特派漳州记者 陈远平 庄乌沉)备受外界瞩目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10日再次提速,昨天下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会议讨论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在首批18个同城化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又筛选确定了第二批39个同城化项目,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4个、公共服务项目16个、产业项目9个。与第一批项目相比,合作项目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市长吴洪芹,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市长黄少萍,厦门市领导臧杰斌、林国耀、康涛等出席会议。

      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去年以来,厦漳泉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立协调运作机制,实施首批18个项目,其中公交对接、E通卡、人才管理服务、医疗卫生等10个项目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快速通道等项目进展顺利,对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会议分别审议并通过《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以来的工作回顾》、《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和第二批同城化项目的有关说明》及《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下阶段工作安排》。会议商定并明确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报批和组织实施,提出厦漳泉同城化核心区概念和“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布局,加快对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9个专项规划编制进度,加快启动项目推进进度。

       会议确定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于2013年在泉州市召开。

       声音

       于伟国:从群众最认可的项目抓起

       于伟国就下阶段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规划编制要更加注重前瞻性。《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要尽快按照相关程序报省委、省政府审批。编制各项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充分体现发展要求,充分反映群众意愿,确保各专项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政策机制要更加注重创新性。要以创新的思路、机制、政策、举措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本着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公共项目投融资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项目带动要更加注重实效性。从广大群众最认可、三市发展最受益的项目抓起,加快推进尚未完成的首批项目,抓紧启动第二批项目,同时着手策划、储备一批新项目,形成项目滚动发展的良性态势。

       陈冬:让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陈冬说,要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要扎实推进规划衔接和实施,通过规划和政策的引领和实施,走出三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双赢的同城化发展路子;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早日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在同城化中得到更多便利、更多实惠。相信厦漳泉同城化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海西建设和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钢:让各地老百姓切实受益

       徐钢表示,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大势所趋,是全省大局,也是三市人民的共同期望。我们要以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共赢的取向,加强三市间的合作,使之更加持续和深入。做大做强、同步发展,是推进同城化的基础;相得益彰、各得其所,是同城化的重要内涵;尊重市场、因势利导,是同城化的活力所在。要通过同城化,促进各市的自身发展,让各地的老百姓切实从中受益。泉州市将认真落实第二批合作项目,为深入推进同城化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链接2:

       第二批39个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事项)14个

       1.翔安与南安沿海大通道连接

对接厦门滨海东大道和泉州沿海大通道。

       2.漳州台商投资区翁角路与厦门翁角路对接

完成翁角路西延伸段与龙海的对接。漳州台商投资区段长度5.1公里,宽度60米,厦门段约2公里。

       3.海沧港中路与漳州滨江大道对接

总长1680米,宽度45米。其中漳州台商投资区段1280米、厦门段400米。

       4.环厦高速往漳泉通道(仑头-云埔段)

项目为厦门城市快速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沈海高速和厦安高速的连接线,远期将延伸作为泉州城市环线的联络线,全长25.7公里。

       5.集美灌口至长泰通道

路线起于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至终点石井接联六,顺接在建的圣王大道,长31.53公里。

        6.海沧疏港快速通道

加快海沧疏港通道建设,并研究不绕行厦成高速而直接向西延伸进入角美的建设方案。

       7.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泉州段

全长104.567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8.国道324线(国省干线纵二线)

该路线起于泉港区界山镇界山村,接厦门翔安区内厝镇,泉州境内长约100公里。

       9.国道324新线(国省干线第十一联)

该线路起于泉港区界山镇鸠林村,经涂岭镇、惠安县紫山镇、黄塘镇、洛江区河市镇、双阳街道、南安市洪濑镇、康美镇、霞美镇、官桥镇,终于水头镇后坑村进入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官路村,全长约99公里。

       10.沈海高速复线安溪官桥至漳州长泰(华安)泉州段

起于安溪官桥的恒美村,经官桥、虎邱、西坪、芦田、龙涓,进入漳州长泰县坂里乡的白泉,至华安县的利水接漳永高速公路,全长约55.1公里。

       11.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

回填后形成陆域面积33.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工岸线45公里。

       12.厦门港石码3000吨级航道工程

厦漳跨海大桥南侧通航孔至严溪头(厦门港界)20.3公里。

       13.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

拟建的上存水库坝址流域面积为214平方公里,总库容12075万立方米。

       14.九龙江引水暗涵一期生态修复工程

原明渠改暗涵后,水渠与暗涵箱涵顶部及渠岸等生态修复。

       公共服务项目(事项)16个

      1.卫生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

      ①打造三市卫生人才综合服务网络平台;②建设厦漳泉卫生重大科技平台,实现卫生科技资源共享与合作;③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④建立为基层培养亟需医学生的共享医学教育平台。

      2.厦漳泉医保卡同城结算体系

个人医保卡三市互通互用,统一结算。

      3.科技合作

      ①建设厦漳泉科技信息和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②建立厦漳泉科技人才信息库。

      4.教育合作

      ①三市联合举办体育艺术师资培训;②三市联合举办中职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培训;③三市联合开展中小学社团创建研讨交流活动;④定期轮流举办三市教科研论坛;⑤定期轮流举办三市师生美术作品展。

      5.厦漳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厦漳泉三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涵盖公共招聘网站、就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跨市招聘及求职信息化服务。

       6.海洋与渔业管理合作

       ①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海洋渔业联合执法机制,推动联合执法制度化和常态化;②建立三市近海污染联防联控制度;③建立三市入海陆源污染联控机制。

       7.厦漳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推介、咨询,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交易,更好地为三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8.厦漳泉区域气象中心

       ①建立适应区域气象社会管理及气象业务管理体制、机制等;②建设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和服务一体化业务体系,其中包括漳州的区域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及泉州的区域山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

       9.老年人优惠互通卡体系

三市老人凭证互免景区门票、凭各自市老年人优待卡可互享普通门诊挂号费优待。

       10.消防力量统筹联动

建立三市消防联动机制,实行三市消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1.厦漳泉人防指挥通信一体化项目

构建厦漳泉同城化指挥控制体系,把区域内警报、有线、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一体化建设,形成厦漳泉动态联合防空防灾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

       12.两岸三地龙舟赛

       13.厦漳广播电视节目交流机制

       14.厦漳泉旅游合作

        ①编制《厦漳泉旅游同城化专项规划》;②闽南旅游一卡通项目;③海西旅游网厦漳泉分站建设;④编制厦漳泉大都市区旅游图;⑤联合旅游促销

       15.五里古桥(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

建设综合性、开放性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16.厦漳同城化大型系列电视专题报道

产业项目9个

       1.海投(长泰)科技创业园

项目位于长泰县,由科创园区项目和综合配套项目构成。

       2.厦门火炬园漳州合作项目

推进厦门火炬园区在漳州沿海地区设立分园。

       3.厦门火炬高新区永春产业园

以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平台,规划用地2.9平方公里.

       4.龙海市思明工业园

在龙海市南溪湾经济开发区(白水)合作建设产业园区。

       5.厦门大学太古海洋中心

征地30亩,依托厦门大学海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东山建立实验基地,开展海洋技术研究与观测。

       6.国家海洋三所漳州科技兴海研发中心工程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性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海洋公益技术支撑等的基础设施平台。

       7.漳州市国有企业参股厦门国际银行

       8.中航三叶海西石材物流园

规划荒料库容38万立方米、半成品板材库容175万平方米、精品仓库、石材产品及其加工技术装备展览中心面积8万平方米,以及石材产业配套服务设施。

      9.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

建设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公共数据灾备机房及配套管理、监控、指挥、动力中心等设施。

      相关新闻1:

      首条城际轨道交通三年内有望开建

海西晨报(微博)讯 (特派漳州记者 陈远平 庄乌沉)备受厦漳泉三地市民关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有望在三年内开建,“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建设首条线路,在大公交方面,年底力争开通1条-2条城际班线。

[交通]

       厦漳已成立轨道交通办

2011年7月底,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在厦门举行,当时通过了第一批18个启动项目。交通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记者昨天获悉,在公共交通服务对接方面,已开通了两条同城化公交线路,即厦门轮渡-角美公交线路(853路)和角美新火车站-海沧石塘线路(漳州709路)。此外,三市已基本就厦漳泉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GPS应用项目)达成共识,统一使用厦门GPS平台。厦门、泉州已经全面上线运行,漳州即将上线运行。石狮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今年12月正式上线。

       市民关注的城际轨道交通,已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编制《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提出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轨道“两纵三横”建议布局方案,线网规模545.4公里,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厦门漳州已成立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十二五”将启动建设首条线路。

      厦漳海底隧道已完成预可报告初稿,力争2014年动工。

[金融]

      法人机构互设分支机构

在金融同城化方面,已经开展了地方金融法人机构互设分支机构的行动。目前已有厦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厦门证券、国贸期货、瑞达期货和君龙人寿6家厦门法人金融机构在泉州设立分支机构;国贸期货、瑞达期货、君龙人寿3家已在漳州设立分支机构(厦门银行在漳州已设立筹备处)。漳州市国有企业参股厦门国际银行取得实质性进展,6月末两家参股企业资金已到位。

      在电子小额支付应用项目上,除泉州市区公交外,其他地区进展顺利,已经开展了公交车刷卡应用;另外,厦门已拓展小额支付领域,发行预付卡,目前可在厦门市500多个商家网点使用。

相关新闻2:

       今年年底三市将基本实现医保卡互通互用

海西晨报(微博)讯 (记者 陈远平 庄乌沉)到了今年年底,将实现个人医保卡三市互通互用,厦漳泉三地居民持医保卡,可实现异地刷卡,就像在本市看病购药一样。

      昨天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二次党政联席会,透露了第二批同城化建设项目。其中,医保卡同城结算体系是进展较快的项目之一。

目前异地看病需报备

      目前,厦漳泉三地居民如果要在其他两市持医保卡就医,需要先报备,且只能在全省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使用。厦门市正完善各类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和同城结算机制,实现厦漳泉大都市区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费用实时结算。厦门市人社局局长李钦辉在今年3月曾对媒体表示,这种结算体系意味着今后厦漳泉三地居民,在三地就医、刷卡,就像在同一个城市一样。

      “厦漳泉大都市区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费用实时结算”实现以后,不仅刷卡就医、购药的手续大大简化,不用再报备,可以选择的范围也大了很多,只要是三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都可以刷卡结算。

三地将互邀名医坐诊

       昨天的会议研究讨论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正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共享。在福建省卫生厅的统一框架下,三市将在统筹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含居民电子病历平台、体检信息平台等)、二级以上医院建远程信息联网挂号平台、统一远程专家会诊平台基础上,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及医疗服务网络化和同城化。

      另外,三市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疗集团等形式,整合医疗资源,提供办院水平。并将互相邀请知名专家定期异地坐诊,同时开展疑难疾病联合攻关和重大疾病联合会诊。

发表评论
目前共有 0 条评论
特别声明: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请先 登陆注册
验证码:

福鼎人才网广告
最新评论
Copyright(C)2003-2021 本站由福鼎市雅索软件公司负责运营 / 常年法律顾问:福建惠尔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6122009 E_mailto:webmaster@fdren.net
国家版权局证号:闽作登字13-2008-L-051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