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由成都市人社局主办、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承办的2010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两天共组织用人单位750家次,提供岗位18255个,进场各类人才7.92万人次。
本次招聘会是全国第八届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成都市机构改革以后,新组建的成都市人社局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围绕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推出的首场特大型人才招聘活动。
副市长谢瑞武同志在市人社局局长张济环同志陪同下视察了招聘会现场,在仁宝集团招聘专区向负责人了解该集团的人才需求和现场笔试情况,并与应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了亲切交谈。
根据招聘会单位反馈调查和求职人员抽样调查,本次招聘会岗位供求比为1:2.6(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较秋季的1:2.2略微降低;岗位供选比为1:1.2(岗位数与收取简历数之比),较秋季的1:1.4稍有放大;总体意向达成率为18.6%(达成意向人数与收到简历数之比)。由于年关将近,加之今年就业形势趋好,部分社会人才有待价而沽的心态。此外,近期各高校将陆续启动校园招聘,有的毕业生也持等待观望态度,似乎不急于将自己推销出去。
根据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本次招聘会还反映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规模化知名企业积极参会。现场调查显示,5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占本次参会企业总数的42.2%,与秋季31.4%相比,同比增长10.8个百分点。英特尔、戴姆勒、安联等国际行业巨头亮相本次招聘会,金广(集团)、九洲电器、乐山无线电、前锋集团等省市重点企业也同场纳才。成都人才举办的特大型招聘会已成为被企业广泛认同、具较强辐射功能、现阶段不可或缺的市场化人才配置平台。
二是五成多的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我省明年高校毕业生将逼近32万人,数量上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凸显。为体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效能、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承办方通过积极组织和广泛挖掘,推出不要求工作经验、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达9986个,占全部岗位的54.7%。
三是外地组团规模有所扩大。招聘会首日吸引了陕西、大连、杭州等省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组团的70家企业入场招聘,占到当日入场单位总数两成以上,提供各类中高端职位2407个。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后,江苏、福建及上述省市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先后组织了多批次的用人单位来我市招聘中高端人才,各地对高级、紧缺人才的引才政策和优惠措施,较往年又有大幅提升。但由于外地组团大多为高级紧缺人才需求,加之成都宜居,本地人才未必愿意“另栖高枝”,故而在招聘会上少有“接招”。
四是我市人才汇聚效应凸显。样本量为3419人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求职人员中:户籍为成都市外的占68.9%,较秋季68.1%环比略有增加。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7.8%,较秋季46.0%环比增加11.8个百分点; 87.2%的求职人员因为我市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较多的就业机会选择到成都工作,较秋季80.3%增加6.9个百分点,此项指标在今年呈持续增长态势,西部人才高地人才汇聚优势进一步体现。
五是特大招呈现“地铁效应”。作为我市地铁开通后的首次特大型人才招聘活动,较之以往有如下现象:人流量相对均衡,无明显潮汐波动;场内滞留人流量合理,安全隐患减少;参会后返程秩序明显改善,公交站点无严重积压。
为办好本次招聘会,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在成都市人社局的指导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全力组织,搭建就业平台。组织工作从9月起即行展开,并多渠道组织用人单位,积极挖掘需求,尤其是挖掘面对高校毕业的岗位需求。借助各类知名媒体并充分利用自有宣传平台广泛发布会讯,还专门设置应届毕业生招聘专区,定向招聘应届毕业生。
二是周密安排,保障活动安全。成都人才两天共安排255人次开展现场服务和管理工作。除了按规定到公安等部门核准备案,制定严密的安全预案以外,还增设安检措施,加强保卫,在每天配置保安100名的基础上,另商请公安部门派驻了80名警力。并对地铁站口事先调查踩点,设置引导、分流措施。此外还与市公交集团协商,做好地面公交工作,方便求职者往返。
三是完善措施,提供配套服务。招聘会首日举办了主题为“活力城市 创业成都”的公益讲座,国际劳工组织SYB、KAB创业教育讲师为现场大学生讲授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等创业知识。现场派发了7500册《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指南》,为大学生提供即时的创业就业实用信息。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报到接收、档案转接、党组织关系接转和法律援助等配套咨询服务。 (成都人才策划部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