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槟榔芋和黄栀子就为我村增收300万元,这还不包括茶叶、水果、薏米和务工收入,今年我村经济发展还会更上一层楼!”2月28日,贯岭镇茗洋村翁长弟在市扶贫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议上作典型报告自豪的说道。
贯岭镇茗洋村地处福鼎西北部山区,系闽东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早在1934年,福鼎党组织就在茗洋村开展秘密活动,建立地下交通站,播下革命火种。国民党反动派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曾恶狠狠地说:“茗洋人连骨头都是红的”,“红茗洋”由此闻名。现全村辖24个自然村734户3206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协会和各级各部门的合力帮助下,茗洋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发展槟榔芋、黄栀子、有机茶和综合经济林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抓手,努力建设新型农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社会进步的新面貌。茗洋村正在“红色茗洋”的基础上沿着“特色茗洋”的发展路子前进。
农业生产是茗洋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茗洋村坚持开发式扶贫,引导农户充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槟榔芋、黄栀子、有机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做优做强(1000亩槟榔芋、1000亩有机茶、1000亩黄栀子、1000亩其他综合经济林)“四个一千”特色农业基地,不断为老区群众的增收致富增添基础。2011年,在市扶贫开发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茗洋村全年举办6期培训班,指导农户做好槟榔芋、黄栀子的全程生产管理和病虫害科学防治。在抓好槟榔芋生产方面,茗洋村利用项目资金和科技支撑,建立100亩福鼎槟榔芋优高示范基地,带动福鼎槟榔芋向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全年槟榔芋产量1000吨,产值800万元,比2010年增加150万元。在抓黄栀子生产方面,茗洋村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好作用,搞好鲜果销售流通和干货加工,推广苗木培育,做深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茗洋村还先后投入15万元,利用去冬今春有利时节,共发展100亩村集体黄栀子示范基地,带动全村新发展黄栀子800多亩,实现黄栀子种植面积翻番。2011年,全村黄栀子产量可达750吨,产值450万元,比2010年增加近150万元。仅利农合作社全年收购黄栀子鲜果700吨,加工干果100吨,售苗60万株,净赚100万元。据统计,就槟榔芋和黄栀子为茗洋村增收约300万元,人均增收900多元,其他茶叶、优质水果、薏米也不同程度增产增收。截止2011年,茗洋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50元,同比2010年高出1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