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来到福鼎市店下镇的福鼎市绿盛菌业专业合作社,正赶上亥窑村村民陈友发在采收杏鲍菇,陈友发告诉笔者,今年以来,他已采收杏鲍菇800公斤,按每公斤10元订单收购价销给合作社,比独自卖向市场每公斤多0.5元,按这个收购价计算,今年2个菇房可收入3万多元。陈友发家有4口人,两个小孩在镇上读书,妻子在家务农,以前每年自己都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务农,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挣不到多少钱。今年春节回家过年,他得知福鼎市绿盛菌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杏鲍菇订单后,主动加入合作社,承包了2个杏鲍菇生产库房,在家从事食用菌生产。
据了解,福鼎市绿盛菌业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8月份投入建设,2012年2月底完工投产,共有工厂化栽培房16间,加工包装房4间,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2500多万元,年可产珍稀食用菌500万袋,生产杏鲍菇2000吨,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润在30—35%,经济效益良好。
据合作社理事长章学活介绍,自己原先在四川从事食用菌栽培,为响应宁德市人民政府“回归”工程号召,并通过镇优惠政策鼓励回乡创建了福鼎市绿盛菌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杏鲍菇工厂生产为主,建成一个集科研、技术培训、开发、加工为一体得现代化高效环保、高科技生产得贸易型企业,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项目生产设备将采用国产最先进水平得专业设备,新建包括10000m2的厂房、自动化环境设备及实验室、自动化机械设备、流转器具等。通过项目实施、推广及技术合作,掌握国内一流的杏鲍菇栽培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亥窑村主任方祖善告诉笔者,该合作社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菌农签订生产合同,为菌农提供菌种并负责技术服务和产品收购,合作社的“落户”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破解了“外地打工、心挂家中”的难题。
合作市还倡导社会责任意识,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探索出菇后废菌料循环利用技术。可将废菌料免费提供给设施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土壤改良,同时收购周边地区的玉米芯、 麸皮、米糠棉籽壳等农业秸秆资源为主要生产原料,带动农户致富。合作社计划利用现有优良设施条件和技术力量,生产各类别、各级别菌种,提供给周边菇农,带动菇农致富。逐步实现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开拓、生产组织、质量控制、产品收购、价格调节上发挥作用,争做我市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也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